《八佰》與可口可樂
  看關於1937年淞滬會戰電影《八佰》的時候,會看到八百壯士所固守的四行倉庫的牆上,赫然有著巨幅的可口可樂廣告。不過,這並不是置入性行銷。上海早在1927年,可口可樂這個由美國藥劑師約翰·史蒂斯·彭伯頓(John Stith Pemberton)於1886年5月8日在亞特蘭大發明,後來被阿薩·坎德勒(Asa Griggs Candle)購入配方並成立可口可樂公司的飲料,進入中國並在上海設廠生產後不出幾年,就已經是美國境外第一個年銷量超過100萬標箱(2400萬瓶)的市場了。
  而Coca-Cola的中文譯名「可口可樂」,則是由1903年出生於江西九江的畫家、詩人和書法家蔣彝先生,在英國留學時,看到專門負責海外業務的「可口可樂」出口公司,在英國登報徵求譯名時報了名,並擊敗其他對手後,於1930年脫穎而出。因為「可口可樂」這個中文譯名,既保持了原文的音節(而英文Coca-Cola則是分別取自其兩種原料:古柯葉(coca leaves)與可樂果(Kola nuts)),也體現了可口可樂好喝而快樂的品牌形象。
  至於可口可樂於1927年進入中國市場時最早的譯名,則是「蝌蝌啃蠟」,其銷售量可想而知。